金融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4-7690
国内刊号:11-5865/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8540 人次
 
    本刊论文
2011年8月国际金融形势评论

降级掀风浪,QE3暂缓――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8月的美国,“乱”字当头。
  纠缠争吵了百余天的债务上限议案在8月2日终于获得通过,但仅仅三天后,标普就将维持了近百年的美国“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贬为“AA+”,从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财政部指出标普的计算存在两万亿美元的误差,参议院、司法部和证监会则着手对标普进行报复性调查,但标普不改评级结果,且接连下调美国地方政府、企业的评级。不管标普此举是否有背后目的,但它确实扮演了《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真话的小孩的角色,一举将美国经济、政治中残酷的事实昭示天下。
  造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目前债务困境的是一对矛盾体――高福利与低增长。发达国家都是高福利国家,其政治家也往往通过高福利承诺来吸引选票。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财政支出中最大的一项,而且随着“婴儿潮”一代临近退休,人口老龄化加剧,美国福利开支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断增长。但是,要获得财政收入就要保证税收收入,最根本的是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维持巨额开支。法国总统顾问雅克・阿塔利(JacquesAttali)说:“削减债务的方式很多,包括提高税收、减少开支、提高经济增长、低利率、通胀、战争、外国援助或违约,但是,当前惟一的方法就是经济增长。”然而偏偏经济不争气,同时,为了维持高福利而采取的高税负又进一步导致经济疲弱,财富创造能力下降。
  其次是“二战”之后凯恩斯主义思潮盛行。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经济繁荣,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赤字不断加重,债务问题浮出水面。
  第三是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顽疾――党争。奥巴马在8月12日的讲话中说:“我们这个国家没有问题,是我们的政治有问题”。民主、共和两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博弈不休,同时新添了“茶党”在一旁煽风点火。就如这次降级事件,本来无人相信美国会无法还债,但是两党之间长达数月的折腾,终于将美国拖进了降级的漩涡。
  虽然标普降级事件揭露了美国经济、政治中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市场的应激反应,并可能在今后使美国的融资成本年增加1000亿美元,但客观地说,降级事件在中短期内难以对美国造成实质性打击。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金融帝国,只要美元霸权继续存在,美国就不用担心因为没钱而无法还债,这从降级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中可以得到印证。尽管如此,此次降级事件仍可以看作是美国盛极而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各国有鉴于此,势必将大力推行国际储备多元化。事实上,目前泰国、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已经开始将本国外汇储备转移出美国。同时,瑞士等少部分国家也开始推动黄金重新恢复金融支付和结算职能。
  对中国而言,美国降级事件及进一步加剧的欧债危机会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目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有所显现;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如何促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实物化,并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更加现实的命题;三是美、欧可能掀起的新一轮货币危机将平添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除了标普降级,美国另一个焦点问题是QE3会否出台。
  经济增长方面,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率仅为Q4%,二季度仅为1.3%,经济增长几乎停滞;二季度非农生产率环比下降Q3%;在美联储推出的最新一期褐皮书报告中,12家地方联储中有8家报告其所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
  就业方面,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虽然7月份的非农就业环比增加11.7万,超过8.5万的预期,但失业率仍维持在9.1%的高位。
  消费者信心方面,二季度消费者开支环比仅增长0.1%,为两年来最低;汤森路透集团和密歇根大学发布的8月份消费者信心报告显示,8月指数的初值创下了1980年5月以来30多年的新低,降至54.9,明显低于7月的63.7;
  制造业方面,费城联储发布的8月制造业报告显示,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区制造业的活跃度相较于7月份的3.2巨幅下滑,相关指数跌至-30.7,创下2009年3月以来新低;6月份耐用品订单报告显示,环比重跌2.1%,表明美国制造业依然疲软。
  出口方面,美国6月份贸易赤字达531亿美元,创金融危机后新高。
  房地产市场方面,据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二手房签销为8个月来最低,环比下跌3.5%。此外,标普将“两房”的信用评级也从“AAA”下调至“AA+”,这将进一步抬高房屋贷款成本。
  从以上数据看,美联储有推出QE3的动因。但是,相信类似前两轮量化宽松形式的QE3在短期内不会出台,原因如下:
  首先,QE3将再次稀释美元信用,对维持货币霸权不利。
  其次,QE1与QE2只是解决了美国的市场风险传递和通缩问题,对于实体经济的贡献微乎其微,鉴于经济基本面未有实质变化,QE3能否起作用存疑。
  第三,降级事件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表明在“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各国经济形势下,美国资产仍是“避险天堂”;同时在已经吸引大量避险资金的流动性下,是否还需要QE3来提供流动性值得怀疑。
  第四,8月10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的10名投票委员中有3名投了反对票,是20年来FOMC最严重的一次分歧。在美联储外部,反对声音也不小,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克・佩里(Rick Perry)最近就将伯南克的印钞行为斥为“叛国”。
  但是,美联储却很可能推出变相的QE3,如其最近提出的至少在2013年中期以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到0.25%的目标区间不变,以及将来自于所持债券的本金还款进行再投资等。同时,美联储还可以采用设定国债收益率上限和上调通胀警戒线等隐形QE3形式。
  
  老牌强国增长齐停滞――欧洲金融形势评论
  
  欧洲不仅要面对欧债危机,还要面对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的危险。
  失业率方面,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高达9.9%,欧盟27国失业率为9.4%;消费者信心方面,欧盟委员会报告显示,欧元区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03.2,为2010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如果说美国危机救助的障碍是外生性的,欧洲的则是内生性的。欧元区治理结构的缺失使其难以形成整体性、可持续性的救助机制,只能是应急,且主要仰赖于各国自救。目前除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显性危机的国家外,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也岌岌可危。同时,一直被寄予“救世主”期望的德、法两国情况也不乐观。
  首先是法国。美国被降级后,世界在搜寻谁是下一个被调出“3A俱乐

部”的国家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法国身上。
  2010年法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7.1%,在欧元区仅次于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问题国家;债务总额占GDP比重达到85%,2013年时预计将突破90%,两项指标均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目前法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也触及历史新高。同时二季度法国经济出现了零增长;6月份工业产值环比下降1.6%,二季度环比下降1.5%,远高于此前0.6%的预期;7月份工业信心指数降至105点,环比下降5点;7月份制造业PMI终值降至50.5的两年低位,制造业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法国可能降级的判断造成了市场恐慌,股市暴跌,多家可能存在问题的法国银行股票被做空,迫使法国出台银行类股卖空禁令。萨科齐也迅速采取行动,提出削减赤字措施。
  德国的一举一动同样牵扯着市场的神经。乔治・索罗斯说:“欧洲的未来取决于德国。”但是目前德国出现经济熄火苗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1%(一季度为1.3%),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差表现。7月份PMI指数降至52,为2009年10月以来的新低。制造业新订单也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下滑。德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是出口到欧元区内部,因此欧元区经济下滑必然波及自身。
  如何解决欧债危机,各方意见纷呈。索罗斯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若想保住欧元,则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须由银行体系改革、欧元共同债券计划和退出策略三大部分组成。目前争论最激烈的是发行欧元债券。
  在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发出发行欧元债券的呼吁后,利益会因此受损的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等国以及“欧盟总统”范龙佩纷纷表示反对。首先,发行欧元债券需要欧元区有统一的经济和预算政策,目前条件并不具备;其次,发行欧元债券使问题国家受益,但德、法等施行严格财政纪律的国家反而承担了更多责任,这是他们政治上无法接受的。但是,默克尔与萨科齐在8月17日的会面却为今后发行欧元债券进行了制度上的铺垫:他们表示将推动欧元区17国将平衡预算写入各国宪法,并将对欧元区施加更强的集体管理。同时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欧洲经济政府”,该政府将由欧元区所有国家和政府的首脑组成。这一新政府每年集会两次,由范龙佩出任领导人。如果他们的愿望实现,从欧元诞生时就开始困扰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协调的问题将有所缓解,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欧洲国家的整合。但在选举政体下,任何理_生的政客最终所表达的都是感性的选民的观点,即使说服了选民服从大局,几年一次的政党更替也难保政策的稳定性。因此,除非在任内迅速将欧元治理结构问题“法律化”,否则,欧元动荡短期难了。
  此外,英国尽管游离于欧元区之外,但也在危机的漩涡之中。IMF最新报告指出,英国经济面临着显著风险,包括高通胀、高失业率和低增长。
  增长方面,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2%,较一季度的0.5%大幅下降。3月至5月的失业率仍维持在7.7%的高位。IMF预计今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5%,低于英国政府1.7%的预期。同时,英国7月份制造业PMI跌至49.1,为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通胀方面,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英国以年率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4%,比6月增长0.2个百分点。英国央行预计,通胀率在秋季可能触及5%的高位。
  此外,8月爆发的大面积骚乱严重扰乱了英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令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英国自身的不景气加上美国和欧元区的信心危机,使其想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异常困难。因此,面对超过目标通胀率两倍多的CPI数据,英国央行放弃了加息,决定维持0.5%的利率历史低点,同时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不变。
  
  干预+降级,“债”创新高――日本金融形势评论
  
  7、8月份最困扰日本的就是日元飙升。随着美、欧经济急转直下,日元、瑞士法郎等货币成了避风港,避险需求导致日元、瑞士法郎汇率猛涨,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复苏。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7月份日本商品出口年率下降3.3%,为3个月来最大降幅,高于此前预期的2.4%。
  为应对升值,8月4日上午10点,日本政府自“3・11”大地震后又一次出手干预汇市,不过这次是单独行动。当局当天抛售45万亿日元买入美元,创日本政府单日干预汇市规模之最。随后,日本央行还辅以宽松货币政策,追加发行10万亿日元。由于无法得到美欧各国的支持,本次日本的单独干预行动几无效果可言:美国评级下调事件后,日元再次飙升,并在8月19日创下兑美元75.95的二战后最高纪录。
  此外,日本全国生产和消费仍然低迷。8月11日,日本内阁将2011年度GDP预期值下调0.5个百分点;8月15日,内阁府公布数据显示,日本二季度GDP环比萎缩0.3%,同比下降1.3%,一季度经济总量环比下降0.9%。
  贸易方面,日本财务省公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同比减少50.2%,为5269亿日元,为连续第4个月同比减少。同时,今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为5.509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6.3%。
  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的债务问题也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日本财务省最新统计报告称,到6月底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达到943.8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即使如此,为了刺激低迷的经济,日本众议院仍于8月11日通过“公债发行特例法案”。根据该法案,日本政府本财年将发行37万亿日元国债,这意味着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将进一步走高。
  鉴于日本目前的财政状况,8月16日,日本两大主要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格付投资情报(R&I)表示,除非日本政府承诺将在下一财年内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否则很难维持日本现有的最高评级,未来下调的概率在50%以上。警示刚出,8月25日,穆迪宣布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同时遭到下调的还有日本多家银行和政府机构。由于日本国债90%以上为国内持有,因此外国持有人大量抛售国债、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面对此种情况,民主党千事长冈田克发难道:“日本从自民党时代开始就债台高筑,将近1000万亿日元的国债意味着,日本的税收有一半得用来支付利息。日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亚于美国所面对的债务危机,甚至比它更糟。当局正在东筹西凑,非但考虑变卖政府房产,而且也在考虑出售手上的日本电讯局NTT以及日本烟草公司JT的股票。”8月26日,日本首相营直人辞职。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已开始成形――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评论

  
  8月份人民币国际化的焦点在东方之珠――香港。
  据中国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介绍,今年上半年,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良好,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已开始成形。
  最新数据表明,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由今年年初的3150亿元上升了76%至6月底的5500亿元,平均每月增幅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存款达到3900亿元,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71%,而海外企业在港存放的人民币存款也增加至690亿元,占所有企业人民币存款的17.6%。
  今年上半年,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达8000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全年3700亿元的1倍多;平均每月的结算额由2010年下半年的570亿元大幅增加135%至1340亿元,其中6月份单月的贸易结算额突破2000亿元,较5月份增加了34%。
  随着在港人民币资金规模不断扩大,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快速发展。今年1至6月,共有38家机构在香港发行了427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超过去年全年16家机构发行358亿元人民币债券的记录。人民币银行贷款业务虽然起步较慢,但贷款余额已由今年初的不到20亿元人民币,增加5倍多至6月底的110亿元。
  在此良好势头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携“6招36式”访港,是继1月份央行宣布开展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4月份汇贤产业信托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两件大事之后在2011年的又一个高潮。
  在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李克强副总理提出了多项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措施,如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H)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把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发行规模等。同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
  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R-QFII,它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有效集中境外大量闲散人民币资金,分享内地资本市场的成长,增强人民币的吸引力;二是R-QFII作为本币项下的资本项目开放,比外币项下的资本项目开放风险小,中国可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三是打通了一条海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完善了人民币全球流通的路径。因此,200亿元的起步金额虽然不多,但意义重大。
  长期来看,美国评级下调事件之后,世界资产必将寻求新的、值得信赖的投资目标,而背靠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庞大外汇储备的人民币是潜在的优质选项。因此,人民币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部分补充美元真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同时,香港也可借机大踏步地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进程,巩固并增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评论》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评论》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